溫泉度假是集溫泉洗浴、住宿、餐飲、會務、健身、 溫泉度假村、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它是以溫泉資源為核心載體,以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人文風情、特色的歷史傳統文化、沐浴文化以及優質的服務為支撐,以體驗溫泉、感受文化、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等為目的,廣大旅游者所進行的觀光娛樂、康體保健、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科普教育等一系列與溫泉相關的休閑活動的總稱。
其主要特征是主題化、復合性、度假型。溫泉度假村要真正實現綜合開發價值的整體突破,必須充分發揮溫泉的休閑產業整合效應,在“X”上形成突破。溫泉度假村競爭的關鍵是文化的競爭,深入挖掘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并與溫泉、休閑等概念充分整合,形成獨具特色與感召力的文化主題,繼而通過溫泉產品將文化主題充分演繹,是溫泉度假村創造特色的關鍵手段。
系統開發理念 | 在溫泉度假地開發及發展過程中,應將旅游地視為一個系統,這一系統是由溫泉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利益復合而成的系統。即溫泉度假發展必須全面考慮四大系統中各個要素,不僅要保護資源及生態環境,還應保護社會環境及經濟利益,兼顧社區利益和旅游者利益,實行保護性開發。 |
社區參與理念 | 在溫泉度假地開發過程中要強調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即調動溫泉資源及環境保護的動力。保護者的切身利益是其自覺保護行為的動機。讓社區居民明白,當地的溫泉資源和環境是他們發展溫泉度假、獲取經濟利益的基礎,保住自己經濟收入這一切身利益就成了社區居民保護溫泉度假地的動力。社區居民參與到溫泉度假開發、利用和保護中,可使社區居民真正從溫泉度假中受益。一是實現溫泉度假扶貧功能,二是使自覺保護具有強有力的動力。 |
周邊協調理念 | 溫泉地是特殊的生態系統,它不僅包括自身的生態系統,還包括大的自然背景,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控制著溫泉地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溫泉度假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協調與周邊環境的關系,為溫泉度假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發展空間,為游客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另一方面要協調與自然背景的關系,即在溫泉度假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溫泉地自然規律的變化,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 |
文化傳承理念 | 溫泉度假地一般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化,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還有獨具匠心的民風民俗,吸引了大批旅游愛好者。在溫泉度假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文化的傳承性,避免因游客的大量涌入,使當地的傳統文化被同化甚至消失。 |
有限度開發理念 | 溫泉是極易被污染的旅游資源,含水層的水質一旦發生變化會對溫泉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直接影響到溫泉度假資源的正常開發利用,而且溫泉資源的儲量是有限的。因此在溫泉度假開發過程中要遵循有限開發的理念,合理劃分功能區,有效的保護溫泉資源,做到永續利用。 |
可持續性原則 | 可持續原則是溫泉產品設計的首要原則,在設計溫泉產品時,我們要視自然資源不僅僅是我們這一代的,而且也是子孫后代的。只有最大限度的保護好了我們的自然環境,才能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游客所心儀的度假地產品。不論時代如何的變遷,游客對溫泉的認識觀念如何轉變,良好的度假地環境是游客和企業所共同追求的。設計產品都要基于此首要原理。 |
市場導向原則 | 溫泉產品的設計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考慮投資開發的效果,即投入和產出的比例關系,這就是效益原則。這里的效益不僅僅指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的綜合效益。在溫泉度假企業達到其經濟目的后,應該更加關注環境和社會的效益,因為溫泉是消耗型旅游資源,溫泉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溫泉產品的好壞,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溫泉資源。景區社會的安定團結是開展溫泉度假的保障,以上三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在設計溫泉產品只有同時考慮了這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夠使企業長遠發展。 |
針對性原則 | 針對性原則是指整體來說溫泉具有較好的醫療功效,但不同的泉質因其成份不同而具有不同側重的醫療效果。因為有些溫泉泉水富含的礦氧物質不一同,各種溫泉的效有所不同,所以溫泉產品的設計要結合溫泉自身特點科學開發。 |
社區互動原則 | 旅游業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產業,不僅要依靠政府、旅游管理部門的管理,更需要良好的社區環境、熱情的社區居民的全面參與,溫泉度假也不例外。社區居民既是旅游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游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讓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業,既能使溫泉度假地的旅游吸引力增強,又能使社區居民從旅游業中獲取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實惠,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溫泉資源保護的積極性。 |
突出特色原則 |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今天的旅游競爭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資源上,而是以特色為基礎的品牌競爭,因此在溫泉度假中應確立自己的資源優勢,突出特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塑造特色突出的溫泉度假產品,以增強溫泉度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這是溫泉度假產品開發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
階段 | 年代 | 發展性質 |
第一階段 |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 |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溫泉醫療事業的發展,國家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專業工會、部隊、廠礦等在溫泉地建立了各種工人溫泉療養院,這個時期的療養院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主要用于干部、工人、勞動模范等公費或獎勵性康療保健,沒有擴大盈利的利益驅動,此時的療養院功能單一,缺乏通過更好的服務來吸引顧客的動力,尚不具備溫泉度假的功能。 |
第二階段 | 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 由公費休養性質轉變到休閑度假性質的溫泉沐浴階段。 該階段的溫泉度假以室內溫泉為主,以溫泉賓館和溫泉醫院為主要開發形式,休閑因素開始初步融入溫泉開發,如增加新的理療設備,提高溫泉池的裝修標準,提高食宿的服務水平等,其主要特點為規模小,面向高薪階層建設高檔酒店、別墅,旅游產品不太豐富,在建設上表現為溫泉室內化、硬件別墅化,旅游經營項目雷同,不注重旅游環境營造,基本上是“游泳池+澡堂子”或“溫泉酒店集合體”的開發模式。 |
第三階段 | 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至20世紀末 | 以綜合性的旅游休閑活動聚集形成的溫泉度假旅游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旅游業逐漸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化,以觀光娛樂、休閑度假、保健療養等功能為主的大型綜合溫泉度假度假區(度假村、度假城)在全國特別是在我國南方地區不斷涌現,溫泉度假開發開始成為一種熱潮,這標志著我國溫泉利用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
第四階段 |
21世紀初的十年 | 從休閑旅游為主向溫泉養生度假為主轉變的階段。 健康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倍加關注,科學的休閑養生概念也被提到空前高度,休閑養生成為人們生活時尚,人們越來越關注在健康方面的投資。健康投資作為溫泉度假的價值所在,已經成為該階段溫泉度假的一個重要消費理念,其最大的特點是與SPA緊密結合,提供高檔次、專業化的服務項目,以“精致型、小型化、私密性”的方式經營,更多的呈現出國際化的品格,諸如巴厘島風情、歐洲小筑等,提升了溫泉休閑產業的檔次。 |
第五階段 |
21世紀10年代以后 | 溫泉度假呈現百花齊放的階段。 溫泉度假發展至今,百花齊放已經初露端倪,隨著市場布局的擴展和細分市場的經營,以前的同質化現象逐步瓦解,呈現出的是多元化的格局,競爭加劇,同行業兼并等等現象都會出現,這個階段溫泉發展的最高目標就是生命健康,雖然沒有明顯的特征,但是其康益性、休閑性、文化性、服務性等功能都有所加強,其產品形式和開發模式也都更加多樣化,如森林溫泉、火山溫泉等多種文化主題產品,音樂理療溫泉、噴涌按摩溫泉、小豬打漿沐浴、水牛浸水沐浴等多種溫泉泡浴方式,結合溫泉飲食文化、溫泉茶水文化、溫泉潑水節等,通過采風吸收各地沐浴民俗精華,開發出的許多生動、活潑、有趣的沐浴民謠、沐浴歌舞以及特色戲水池等,都是該階段溫泉度假的表現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