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農家樂是鄉村旅游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但總體上還是一個尚未規范、管理滯后的鄉村旅游市場。所以在做農家樂規劃設計時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特色歷史文化,要符合政府相關文件規定,保護好當地生態平衡,讓農家樂具有當地特色性、創新性、獨特性,達到功能與藝術,文化與旅游相融合的別樣鄉村旅游,讓游客們在鄉村旅游中體會到“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游服務的為設計理念指導。更是把“農”、“家”、“樂”融合到設計中去,讓農家樂變得更人性、更快樂、更健康。
“農家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規劃設計時,要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以旅助農,將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因為一個好的“農家樂”旅游不僅豐富了旅游活動內容,還擴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所以在規劃設計農家樂時,要以“農”為根。農民要通過自家的良田、果園、庭院、魚塘、牧場等展示農村風貌、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場景,通過展示吸引旅游者;在餐飲接待設施可利用當地村民的宅地和現有生活設施改建或改善設計而成,要充分體現農村、農業、農家、農民的鄉土氣息。
“農家樂”的規劃設計和發展要以“家”為形。“農家樂”應該以家庭為單位,不求全,不求大,其形應該體現出“家庭”的形態。既然是“家”,其規模就應該適度,不應貪大求洋;發展應該特色化,不應大眾化。所以,“家”是農家樂的載體,無家不以成“農家”。
“農家樂”的規劃設計和發展要以“樂”為魂。“農家樂”以什么取樂?城里人戲言:換個地方打牌。其實,“樂”也要利用“三農”做文章,設計參與性強的項目,簡單的農事、農活,如采摘、推磨、苗木盤扎等。以樂為魂就是要發揚光大“農家”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項目,如農民喜聞樂見的花燈、皮影戲、山歌、龍獅、地花鼓、踩高蹺、講故事等,使“農家樂”旅游充滿魅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家樂是新興的旅游休閑形式,是農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松、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消費就不高。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或田園風光,空氣清新,環境放松,可以舒緩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愛。
現在我國各地的鄉村旅游開發均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游客參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鄉村旅游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游;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采摘旅游;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游。因為農家樂是依托鄉村旅游興起的,所以它是鄉村旅游的一種形式,是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旅游項目。
“農家樂”旅游的雛形來自于國內外的鄉村旅游,并將國內特有的鄉村景觀、民風民俗等融為一體,因而具有鮮明的鄉土烙印。同時,它也是人們旅游需求多樣化、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游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閑層次轉化的典型例子。真正以“農家樂”命名的鄉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閑之都——成都郊區龍泉驛書房村舉辦的桃花節。這次桃花節把農事活動、鄉村田園風光、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民居和聚落文化與現代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
“公司+農戶”開發模式 | “政府+公司+農村旅 游協會+旅行社”開發模式 | “農戶+農戶”開發模式 | 股份制開發模式 |
這類具有旅游特色的農家樂,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環境,指導鄉村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和吸引力的農家樂產品,吸引和招徠國內外旅游者。這種開發設計充分考慮了農戶利益,在社區全方位的參與中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 這類農家樂開發發揮旅游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優勢, 通過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責, 政府負責農家樂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農家樂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農民旅游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與地方戲的表演、導游、工藝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飲等,并負責維護和修繕各自的傳統民居,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避免鄉村旅游開發過度商業化,保護本土文化,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從而實現農家樂可持續發展。
| “農戶+農戶”的農家樂開發是農民對企業介入鄉村旅游開發有一定的顧慮,大多農戶不愿把資金或土地交給公司來經營,他們更信任那些“示范戶”。在“示范戶”的帶動下,農戶們紛紛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這種開發通常投入較少,接待量有限,但鄉村文化保留最真實,游客花費少還能體驗最真的本地習俗和文化,是最受歡迎的農家樂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通常旅游的帶動效應有限。
| 在開發農家樂時,可采取國家、集體和農戶個體合作,把旅游資源、特殊技術、勞動量轉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通過土地、技術、勞動等形式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企業通過公積金的積累完成擴大再生產和鄉村生態保護與恢復,以及相應旅游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通過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鄉村的公益事業,以及維持社區居民參與機制的運行等。同時通過股金分紅支付股東的股利分配。通過“股份制”的鄉村旅游開發,把社區居民的責、權、利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居民自覺參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資源的保護,從而保證農家樂的良性發展。 |